編者按: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期間,湖南紅網時刻新聞記者周雨墨深入大灣區前線,推出“"墨墨"而言”專欄,不僅關注成績,更關注體育的本真與溫度;不僅書寫競技,也記錄那些超越勝負的瞬間。希望與您一同走近體育湘軍,見證精彩,感受體育的光芒。
大灣區全運會期間,紅網記者周雨墨將陪你一起看全運。
(相關資料圖)
文/周雨墨
當我第三次將全運會開幕式的記者證掛在胸前時,珠江畔的晚風正輕輕拂過,仿佛在為我這八年的全運時光作見證。
2017年的天津、2021年的西安、2025年的大灣區——三張顏色各異的開幕式門票,靜靜躺在我的采訪本里,訴說著時光流轉。
今夜,在廣州這座“千年商都”的舞臺上,一場簡約而不簡單的開幕式正在上演。沒有復雜的機械裝置,卻用最前沿的科技,讓傳統文化煥發出青春的活力。
各體育代表團隊旗入場。陳杰 攝
當我的鏡頭捕捉到龍清泉和孫文雁的身影時,我突然想起那句話:“體育人就是一代人踩著另一代人的腳印往前走。”這句話,在今晚顯得格外應景。
那些記憶中的畫面也仿佛在這一刻重疊。龍清泉,從北京到里約,用杠鈴書寫著湖南力量;孫文雁,三屆奧運會的堅持,用花樣游泳演繹著湖南韻律。在他們身后,是湖南體育代表團更多我叫不出名字的年輕面龐,包括時隔50年再次闖入全運會的湖南男排。他們都承載著幾代湖南體育人的夢想。
湖南體育代表團入場。陳杰 攝
419名運動員,24個大項,179個小項——這是湖南體育史上最龐大的出征陣容。這些數字背后,是多少個清晨五點的訓練場,是多少次傷痛后的堅持?
舉重臺上,從楊霞在悉尼的驚天一舉,到龍清泉在北京的怒吼,再到侯志慧、諶利軍在東京的沉穩,如今向林香、張海琴等一批小將接過了這面大旗。這是一場跨越二十年的接力,每一棒都穩穩傳遞,從不落空。
體操館里,湖南隊經歷了蟄伏期的陣痛,但張博恒和周雅琴的崛起,讓“體操湘軍”的旗幟再次飄揚。他們用世錦賽的輝煌告訴世界:湖南體操從未離開。
更讓人欣喜的是,在攀巖這樣的新興項目上,伍鵬、鄧麗娟已經站在世界之巔,而儲守宏這樣的年輕小將正蓄勢待發。傳統與新興項目的交相輝映,勾勒出湖南體育最生動的面貌。
每一個名字背后,都是湖南體育人不屈不撓的寫照。我們從不畏懼推倒重來,因為總有人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
第十五屆全運會開幕式將傳統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陳杰 攝
今夜,看著開幕式上醒獅與VR共舞,英歌與全息投影和鳴,我忽然領悟:體育的魅力,不也正是在這種傳承與創新的碰撞中迸發嗎?一如湖南代表團傳統項目與新興運動的交相輝映,勾勒出湖南體育最生動的面貌。
主火炬被點燃。陳杰 攝
當火炬點燃的那一刻,“激情全運會,活力大灣區”的口號變得如此具體。在這幅壯麗的畫卷中,419名湖南健兒必將用汗水,為它添上最亮麗的“湘”色。我也仿佛看見,四年后的三湘大地上,湖湘文化也將與體育精神熱烈相擁。
開幕式落幕,但現場的鼓點依然聲聲入耳,恰似湖南體育人代代相傳的足印——堅定,有力,永不停歇。
紅網記者周雨墨第十五屆全運會開幕式記者證。
三張記者證,八年時光。舞臺從天津到西安,再到大灣區,不斷變換;不變的是體育帶給我們的感動與期待。
今夜,大灣區以一場科技與人文交織的盛宴,為中國體育寫下新的注腳;明日,讓我們期待湖南在賽場上續寫新的傳奇。
本文為湖南頻道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955/91/1541825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