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記者 白麗斐
海關總署11月7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我國貨物貿易延續平穩增長態勢,進出口總值37.31萬億元,同比增長3.6%。其中,出口22.12萬億元,增長6.2%;進口15.19萬億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10月單月進出口總值3.7萬億元,增長0.1%,從2月起連續9個月保持增長。
“展望四季度,外貿仍面臨一定壓力,但積極因素不斷累積。”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講席教授、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首席專家鮑曉華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總體來看,在各類支持政策充分發力下,四季度我國出口下行壓力可控,預計全年仍將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數據顯示,10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7萬億元,增長0.1%。其中,出口2.17萬億元,下降0.8%;進口1.53萬億元,增長1.4%,已連續5個月增長。
廣開首席產研院資深研究員劉濤對記者表示,10月出口規模保持相對較高水平,當月出口增速較上月下滑明顯,部分歸因于去年同期基數較高。鮑曉華也分析稱,國慶長假和中秋假期疊加使得10月的實際工作日縮短,工作日效應和去年同期的高基數導致10月進出口的名義統計總額放緩。
從出口產品看,外貿結構進一步優化,機電產品占出口比重超六成,集成電路和汽車出口增長較快。數據顯示,前10個月,我國出口機電產品13.43萬億元,增長8.7%,占出口總值的60.7%。其中,集成電路1.16萬億元,增長24.7%;汽車7983.9億元,增長14.3%。
從貿易伙伴看,我國對東盟、歐盟進出口增長。前10個月,東盟為第一大貿易伙伴,與東盟貿易總值為6.18萬億元,增長9.1%,占外貿總值的16.6%。歐盟為第二大貿易伙伴,與歐盟貿易總值為4.88萬億元,增長4.9%,占外貿總值的13.1%。美國為第三大貿易伙伴,與美國貿易總值為3.38萬億元,下降15.9%,占外貿總值的9%。同期,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19.28萬億元,增長5.9%。
從外貿主體看,民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增長。前10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21.28萬億元,增長7.2%,占外貿總值的57%,比去年同期提升1.9個百分點;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0.91萬億元,增長2.9%,占外貿總值的29.3%。
“中國出口自身具備強大優勢和韌性,包括具備全產業鏈和中高端制造業競爭優勢、出口目的地日趨多元化、貿易創新助力提升出口競爭力等。”劉濤認為,中國出口仍面臨諸多積極因素,有望對穩經濟發揮重要支持作用。
在鮑曉華看來,我國已與30個國家和地區簽署多個自貿協定,自貿網絡持續擴大,同時和更多國家商簽互免簽證等,將為企業拓展市場提供更大空間。政策層面,預計穩外貿措施仍將加力,包括支持內外貿一體化、加強金融信貸保障、深化多雙邊經貿合作等。












